欢迎光临山东霍尔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销售咨询热线:
19953695778

产品目录

Product Category
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实验室硅酸根分析仪:光电比色法下的硅含量测定奥秘

实验室硅酸根分析仪:光电比色法下的硅含量测定奥秘

发布日期: 2025-10-21
浏览人气: 50

在电力、化工、半导体及水质监测等领域,水中的微量硅酸根(SiO₃²⁻)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。它虽是隐形无踪,却可能对热力设备造成结垢、腐蚀等严重危害。因此,精准、快速地测定水中硅含量,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。实验室硅酸根分析仪正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得力工具,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经典而可靠的光电比色法。


一、核心原理:从化学显色到光学测量


硅酸根分析仪的工作流程可以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:化学显色反应和物理光学检测。前者将无形的硅离子转化为有色的化合物,后者则通过测量颜色深浅来精确定量其浓度。


第一阶段:化学显色——创造“可见"的信号


1.生成黄色硅钼黄络合物


仪器首先将待测水样与钼酸铵((NH₄)₂MoO₄)试剂在特定的酸性环境下(通常控制pH值在1.1~1.3)混合。在此条件下,水中的活性硅(可溶性硅酸根)会与钼酸铵反应,生成一种黄色的硅钼杂多酸络合物,俗称“硅钼黄"。此步骤对酸度要求极为严格,因为pH值直接影响反应的程度和特异性,避免其他离子(如磷酸根)的干扰。


2.还原为蓝色硅钼蓝络合物


生成的黄色硅钼黄络合物颜色较浅,且稳定性与灵敏度有待提升。因此,分析仪会加入第二种关键试剂——硫酸亚铁铵,作为还原剂。它将黄色的硅钼黄还原成一种颜色更深、更稳定的蓝色络合物,即“硅钼蓝"。这一还原步骤极大地增强了显色效果,使后续的光学测量更为灵敏和准确。


第二阶段:物理检测——量化“颜色"的深度


当水中硅含量越高,生成的硅钼蓝就越多,溶液蓝色就越深。如何将这种颜色的深浅转化为精确的浓度数值?这里应用的是光学领域的基本定律——朗伯-比耳定律。


该定律可简述为:当一束强度固定的单色平行光(特定波长的光)穿过一定厚度的有色溶液时,溶液中的有色物质会吸收一部分光能。被吸收的光能多少(即吸光度A)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(C)以及光穿过的液层厚度(L)成正比。


其数学表达式为:A=εC L


其中:


A为吸光度,即光被吸收的程度。


ε为摩尔吸光系数,是一个与有色物质本身性质及入射光波长相关的常数。


C为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,在此与最初的硅酸根浓度成正比。


L为光程,即光束穿过比色皿的路径长度,在仪器中是固定值。


在硅酸根分析仪中,仪器会使用一个特定波长(通常为815nm或相近的红光/近红外光,因为硅钼蓝在此波段有最大吸收)的光源照射盛有蓝色待测液的比色皿。检测器则位于另一侧,用于测量透射过溶液后的光强度。


硅含量低→蓝色浅→吸光度A小→透射光强。


硅含量高→蓝色深→吸光度A大→透射光弱。


仪器内部的微处理器会自动测量吸光度A,并根据预先通过标准曲线(使用已知浓度的硅标准溶液绘制出的A-C关系曲线)存储在仪器中的计算公式,直接换算出并显示出水样中硅酸根的浓度值。


二、工作流程总结


一台典型的实验室硅酸根分析仪的工作流程如下:


1.取样与试剂添加:自动或手动精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。


2.调控酸度:加入酸性缓冲液,将水样pH值精确调控至1.1-1.3。


3.钼酸铵反应:加入钼酸铵试剂,生成黄色硅钼黄,并静置确保反应完。


4.还原显色:加入硫酸亚铁铵还原剂,将硅钼黄还原为深蓝色的硅钼蓝。


5.光学测量:将显色后的溶液注入光学比色皿,仪器发射单色光穿过溶液,并测量其吸光度。


6.计算与显示:仪器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和内置标准曲线,自动计算出硅酸根浓度,并在屏幕上显示结果。


7.jpg



微量硅酸根分析仪←点击此处可直接转到产品界面,咨询更方便


我们承诺做到以下服务,感谢广大用户的支持:


24小时在线客服接待,为您提供水质检测整体方案;


严格把控产品品质,系统化的仪器质检团队 ;


一年质保,终身维护,可提供备用机、免费软件升级、响应速度快;


产品提供顺丰包邮服务,技术工程师一对一指导培训。



分享到:

鲁公网安备 37079402370955号